欢迎光临青海之窗,青海之窗为您提供及时的青海讯息以及国内热点资讯。!IT 数码 汽车 游戏 网站地图 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之窗 > 财经综合 >

全国首个流动数字博物馆5年行程超2.7万公里

来源:未知   青海之窗   更新时间:2018-06-29 11:53

  全国首个流动数字博物馆5年行程超2.7万公里 民众零距离了解内蒙古历史文化

  (乌娅娜)“现在出现在电子屏幕上的就是流动数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吐尔基山辽墓彩棺,民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旋转、放大、缩小观察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点击打开模式便能了解文物每一层的结构,还可以将它拆分开,看到每一个部件上刻画的纹饰,非常直观。”18日,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解说员刘琰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全数字化、高集成度的流动博物馆,自2013年启动以来,行程超过2.7万公里,将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的两千多件历史文物带到边远地区民众的身边,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文物盛宴。

图为流动数字博物馆讲解员向民众展示3D数字虚拟文物。 乌娅娜 摄

图为流动数字博物馆讲解员向民众展示3D数字虚拟文物。 乌娅娜 摄

  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内蒙古博物院教育员董晨阳介绍:“内蒙古博物院的流动数字博物馆就像一个超链接,将博物院与内蒙古边疆地区的民众连接起来。5年来,西起阿拉善盟东至呼伦贝尔市都留下了流动数字博物馆的足迹,在道路允许的条件下,也深入牧区、学校和边防哨所。”

  记者走进流动数字博物馆,馆中以蒙、汉、英三语电子屏幕展示为主,文物仿制品展览为辅的形式,既保证了文物安全,又能全方位展示文物的细节。两台AR互动展台更是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将文物投射呈现在屏幕上,仿佛将文物“捧”在手心,吸引众多民众参观体验。

图为民众体验流动数字博物馆中利用AR技术呈现的数字虚拟文物。 乌娅娜 摄

图为民众体验流动数字博物馆中利用AR技术呈现的数字虚拟文物。 乌娅娜 摄

  内蒙古博物院教育主管刘弘轩表示:“近几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业发展非常迅速。我们试图用新科技和多媒体手段,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活动的功能延伸至社区、学校、乡村等地区。同时通过微信问答和网络直播的形式,让民众足不出户也能体验博物馆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博物院已经完成了大量历史文物的3D数据扫描,将陆续推向公众。刘弘轩介绍说:“随着网络的普及,观众本身也成为博物馆传播的途径,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民众能够走进博物馆,利用科技体验并参与‘动起来’的历史文化。”(完)

分享到: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热图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8-2018 青海之窗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IE8屏幕分辨率为1280*768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青ICP备09650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