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出海潮”,参与其中的是一批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近期,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开始积极拥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发力国际化业务。
5月18日,金融科技公司掌众集团在京举办战略升级发布会。发布会上,掌众集团宣布旗下菲律宾产品PondoPeso正式上线。加上此前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的本地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掌众集团已在海外4个国家11个地区开展业务,提供包括消费金融、智能出借等服务。
对于东南亚市场的布局,掌众集团创始人张敬华表示,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与中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且当地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日益增长,是掌众开展海外业务的不错选择。未来掌众将坚定地把先进的中国金融科技成果应用在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无独有偶,今年4月份,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品钛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大华银行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钛科技私人有限公司。另一家公司凡普金科也看中东南亚市场,今年越南知名电商平台Tiki.vn获得凡普金科C轮投资。2018年3月份,凡普金科和新加坡金融服务机构Cashwagon达成战略合作。
除此之外,早在2012年11月份,支付宝专门成立拓展海外市场的国际事业部,此后蚂蚁金服在东南亚市场先后投资、收购、合作了印度、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当地的支付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面向当地的支付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愈发深入人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加强了商业往来。东南亚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对外资开放的态度以及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客观上为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创造了新机遇,中国企业“出海”是大势所趋。
对此,璇玑公司CEO郑毓栋亦表赞同。郑毓栋指出,东南亚市场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大。在东盟中以泰国、马来西亚市场为代表的国家拥有非常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人群,存在较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但本地的金融科技和金融供给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市场机会较大。
但赵锡军也提醒说,出海过程中,境外金融监管问题值得重视。如何与当地金融监管框架相融合,是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国际化布局的一大考验。目前东南亚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国情不同,企业出海后,已经不单单面对中国的员工和客户,还有很多国外的员工和客户,要厚植本土化,结合当地实际,避免“水土不服”,才能取得较好发展。(完)